乐鱼app官方网站行业研究 科幻电影为什么如此重要?①电影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具有商业性的艺术形式,从诞生至今,早已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且对社会发展起着反思与促进的作用,其中科幻电影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方面显得尤为突出。科幻就是科学加想象,而电影又是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制造梦想,制作电影的制片公司也常常被冠以想象力工厂的美名。电影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幻电影的发展也必须背靠科技这棵大树。
2019年,国产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曾掀起观影热,并赢得较好的口碑,在业界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之风评。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乐鱼app体育,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实际上,自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六十年后上海滩》于1938年问世以来,国产科幻片创作一直处于颇为滞缓的态势,存在创作者与接受者科学素养偏低、工业化制作水平薄弱、产业链极不完整和硬核科幻片缺乏等等问题。因此,对于科幻影片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国产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
此前,华谊兄弟研究院刊发的文章也多次浅析了科幻电影的百年发展、中美科幻电影发展对比,以及各个流派的科幻电影类型等。在本月的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 research)科幻电影专栏中,我们将从定义、历史、发展以及价值等带大家了解关于科幻电影的方方面面。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看了解它的概念和本质。因此,本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就将带领大家搞清楚什么是科幻片。
科幻一词,在百度百科中被称为是科学幻想的简称,也就是科学的幻想,即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不与现有的科学理论或是有据可考的事件记录等冲突的前提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虚构想象。
科幻作品通常包括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科幻漫画、科幻游戏等不同的类型。人们对科幻的定义可以说是莫衷一是,比较接近的是:通过幻想的形式,用以展现科学技术的远景或者表现现代科技社会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对于科幻作品的划分,学术界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划分,把科幻分为“软科幻”与“硬科幻”,是科幻界内部流传最广的一个分类法。在文学界,早在七八十年代便出现了类似的分类:重视科技含量的科幻小说是“硬科幻”,重视文学技巧的科幻小说是“软科幻”。当时,它们曾被称作科幻小说中的“重科学流派”和“重文学流派”。
“硬科幻”作品通常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对科学的因素描述得比较详实,能够令读者信以为真。“软科幻”作品更多是以情节、寓意、人物形象等方面取胜,更具有艺术性色彩,对科幻因素的描述稍显简陋。比如《2001太空漫游》就是硬科幻作品,而《一九八四》则被认为是软科幻作品。
还有一些被读者、观众等私下自己划分的方法,没有正式的定义,比如“真科幻”和“伪科幻”,这一划分方法没有理论意义上的概念,只是读者和观众心中的价值判断,没有理论依据,掺杂着个人感彩。这些读者和观众其实仍然是把那些习惯上称为“软科幻”的作品当成“伪科幻”,把习惯上称为“硬科幻”的作品视为“真科幻”,甚至是“纯科幻”、“正统科幻”、“主流科幻”,放弃了“软硬科幻”这对至少表面上貌似公允的概念,代之以更为偏颇的概念。
在《科幻的分类》一文中,吴定柏先生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结论。比如,有的将科幻作品从外在形式上分为“趣味性作品、预言性作品、社会评论性作品”;有的从主题思想上将其划分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类;有的依照题材不同将其划分为“技术、人类利益、社会学和末世学”四类;有的则直接根据科幻构思所属的科学门类进行划分。
科幻片(Science-Fiction Film)是科学幻想片的简称,是类型片的一种,该类作品采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科幻是国际公认能将“创意”形成“文化”最终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首个能将科技、文创、人才等多元、度的资源网络化连接的综合产业,它既是推动人类“仰望星空”的力量源泉,也是促进科技创新“脚踏实地”进步的牵引。包括超级生命体、科幻写作、人工智能、时空等等,引发大众对于未来无限可能的思考。
弗兰克·毕佛(Frank Biver)在《电影术语词典》中写道:科幻片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故事情节充满科学幻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类影片要靠传奇壮观的特殊效果支撑。
克里斯蒂安·黑尔曼(Christian Helman)在《世界科幻电影史》中引用并肯定了奥地利科幻作家赫伯特·W·弗兰克(Herbert·W·Franke)对科幻电影的界定“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他将科幻电影的题材分为八类:空想或反空想、太空片、妖魔鬼怪、侵略片、机器人和自动机、时间旅行、灾难片、选择世界或并存世界。
在国内电影学界,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的《电影艺术词典》认为“科幻片即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
聂欣如在《类型电影》中说,“科幻片是人类以科学为基础展开想象,并将这种想象制作成为视觉形象和音响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体。”科幻片充满科学幻想的故事情节中不仅有充满想象力的背景装置和新鲜道具,亦有奇特壮观的视听特殊效果,可谓激光技术、遥控技术、电子技术、基因技术、数字技术等的产物。
从凡尔纳19世纪60年代“上天入海”等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到现实的最终实现,从爱因斯坦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到文艺作品中“时间旅行机器”的出现,无不说明科技进步往往是在想象中探索发现并终得以物质验证的,人的想象也常因科学发展变成现实。
对科幻片来说,“科学”泛指本文故事设定依循一定的科学道理,而“幻想”则是源于科学道理的想象力发散为本文注入奇特艺术表现的虚构和假说。科幻片并不是对“科学”的说明或叙述。因此,只要科幻想象有一定道理或逻辑依据,且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影片就可被列入科幻片范畴。
20世纪60年代正式确立了科幻片。而魔幻片、玄幻片、奇幻片则是受数字技术影响在21世纪诞生的类型。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字面上理解,科幻片、魔幻片、玄幻片、奇幻片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幻”字,它们都是创作者的幻想之作,即是被想象、幻想出来的故事。
魔幻片或在基于现实世界思维观念的前提下借某些超自然元素的设定来表达人物、集群的一些充满魔幻色彩的想象、能力,或取材于神话传说与演义故事,既有幻想生物角色,还多具辽远的史诗感和宏阔的虚拟空间感。
玄幻片具有东方魔幻色彩,常见出神怪武侠、成仙、道家法术、佛法无边等虚幻元素。奇幻片主要表现角色的超能力,或是非自然景观所激发的奇幻视听感受,给人以绮丽梦幻之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魔幻与玄幻的结合体。
魔幻片、玄幻片、奇幻片的幻想元素多少也受到基因技术、量子力学、平行宇宙等现代科学理论的影响。从《寻龙诀》(乌尔善,2015)、《九层妖塔》(陆川,2015)、《长城》(张艺谋,2016)等影片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含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如《寻龙诀》中墓室东南角蜡烛因缺氧而突然熄灭,以及八卦阵演化的迷宫般的空间设计;《九层妖塔》中外星文明与虫洞概念的引入;《长城》中寻找黑火药技术与运用力学原理制造武器、飞行器等。